船用艉轴锻件是船舶推进系统的关键部件,需承受复杂交变载荷和恶劣环境,因此对材料性能、锻造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极高。以下是其锻造工艺的核心要点:
常用材料:优质碳钢(如35、45钢)、合金钢(如34CrMo、42CrMo)、不锈钢(用于耐腐蚀需求)。
材料标准:需符合船级社规范(如CCS、DNV、ABS等),要求低硫磷含量、高纯净度。
方法:锯切或火焰切割,确保断面平整,避免材料浪费。
尺寸控制:考虑烧损量(约2-3%)和后续加工余量。
温度范围:碳钢(1150-1200℃),合金钢(1100-1180℃),避免过热或过烧。
加热设备:燃气炉或电炉,需均匀加热,采用分段升温(如合金钢需预热至650℃再升至锻造温度)。
保温时间:按截面尺寸计算(通常1.5-2分钟/mm)。
主要工序:
镦粗:消除铸态组织缺陷,提高径向力学性能。
拔长:采用型砧或摔子控制轴径变化,保证流线连续(轴向流线对抗疲劳至关重要)。
成形:通过胎模或自由锻完成法兰、阶梯轴等结构。
关键控制:
变形量:总锻造比≥3(铸锭)或≥1.5(轧材),确保组织致密。
终锻温度:碳钢≥800℃,合金钢≥750℃,防止裂纹。
方式:碳钢可空冷;合金钢需缓冷(坑冷或炉冷)以避免白点。
退火/正火+回火:消除锻造应力,细化晶粒(如42CrMo需860℃正火+550℃回火)。
调质处理(关键步骤):淬火(水淬或油淬)+高温回火,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,兼顾强度与韧性。
硬度要求:通常HB 220-280,具体按船级社标准。
粗加工:留2-3mm余量,去除氧化皮和表面缺陷。
精加工:数控车床保证尺寸精度(IT7级)和形位公差(如法兰端面跳动≤0.05mm)。
无损检测:
超声波探伤(UT):检测内部缺陷(按ISO 10893-8或船级社标准)。
磁粉探伤(MT)或渗透探伤(PT):检查表面裂纹。
力学性能测试:拉伸、冲击(-20℃低温冲击对寒带船舶尤为重要)、硬度。
金相检验:非金属夹杂物级别(≤B/C 1.5级)、晶粒度(通常5-8级)。
防腐处理:如镀锌、喷涂环氧树脂,或安装牺牲阳极。
动平衡测试:高速船舶艉轴需做动平衡(G2.5级以下)。
缺陷类型:折叠、裂纹、夹杂。
预防措施:
严格控制终锻温度与变形速率。
采用多向锻造改善各向异性。
加强原材料入厂检验(如光谱分析)。
船用艉轴船用锻件锻造需综合材料学、热加工工艺及严格检测,确保其在高应力、腐蚀环境下的可靠性。工艺参数需根据具体材料规格和船级社认证调整,并保留完整的工艺记录供追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