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级社入级工厂

132-8350-6666

新闻资讯
分类
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

大型船用锻件锻后热处理及注意事项

2025-09-15 15:02:04 8

关于大型船用锻件的锻后热处理及注意事项,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关键的工艺环节。大型锻件(如船用曲轴、舵杆、推进器轴、锚链等)由于其截面尺寸大、内部组织不均匀、残余应力高,其热处理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力学性能、使用可靠性和寿命。

以下是详细的介绍和注意事项:

一、锻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

 

消除内应力: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热应力和组织应力,如果不消除,会导致后续加工变形甚至开裂。

 

 

细化晶粒、均匀组织:高温锻造可能导致晶粒粗大或不均匀,通过热处理可以重新奥氏体化并细化晶粒,获得均匀的显微组织(如珠光体、贝氏体等)。

 

 

降低硬度、改善切削加工性:为后续的机械加工做准备,获得适宜的硬度。

 

 

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:为最终的调质处理(淬火+高温回火)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。

 

二、主要热处理工艺(锻后热处理通常是一个组合工艺)

大型船用锻件的锻后热处理通常不是单一工序,而是一个包含多个步骤的完整流程,核心是 “退火,但根据钢种和目标的不同,可分为以下几种:

 

去应力退火 (Stress Relieving Annealing)

 

 

目的:主要消除锻造成形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。

 

 

工艺:将锻件加热到Ac1以下(通常500-650°C),保温足够时间,然后缓慢冷却。这是最基础的一步。

 

 

完全退火 (Full Annealing)

 

 

目的:细化晶粒、均匀组织、消除应力、降低硬度。主要用于亚共析钢。

 

 

工艺:加热到Ac3以上30-50°C,充分保温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并均匀化,然后随炉缓慢冷却。冷却速度是关键,通常控制在30-50°C/小时。

 

 

等温退火 (Isothermal Annealing)

 

 

目的:与完全退火相同,但能更有效地防止组织不均匀,并能精确控制组织转变,生产周期可能更短。特别适用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船用锻钢。

 

 

工艺:加热到Ac3以上保温后,迅速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以下的某一温度(如Ar1以下附近)进行等温保温,完成转变后出炉空冷。

 

 

正火 + 回火 (Normalizing + Tempering)

 

 

目的:对于某些要求较高综合性能的锻件,会采用正火来获得更细的晶粒和更均匀的组织,但正火冷却较快,内应力较大,因此必须紧跟一次回火来消除应力。

 

 大型船用锻件锻后热处理及注意事项

工艺:加热到Ac3Acm以上30-50°C,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(或强风冷却)。随后进行回火处理。

 

典型工艺路线:对于大型重要锻件(如船用曲轴),常见的锻后热处理路线为:完全退火(或等温退火) 去应力退火  正火 回火。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
由于锻件大型的特点,其热处理与小型零件有巨大差异,需要极端谨慎。

 

加热速率控制 (Heating Rate Control)

 

 

问题:截面大、导热性差,过快加热会导致表面和心部温差巨大,产生巨大的热应力,有开裂风险。

 

 

措施:必须采用分段加热或限制加热速率。通常在低温阶段(<600°C)要非常缓慢,待心部温度上来后,方可提高加热速度。计算机控制系统至关重要。

 

 

保温时间 (Holding Time)

 

 

问题:热透需要时间,组织均匀化也需要时间。时间不足,心部组织转变不充分;时间过长,会导致晶粒粗大和能源浪费。

 

 

措施:保温时间需根据船用锻件的最大截面厚度、钢种、装炉量等因素精确计算。通常按有效厚度 × 系数(如1.5~2.0 min/mm来估算,并通过热电偶监控炉温及工件心部温度。

 

 

冷却速率控制 (Cooling Rate Control)

 

 

问题:这是最危险的阶段。冷却过快,内外收缩不均会产生巨大应力并导致开裂;冷却过慢,则效率低下且可能析出不利组织。

 

 

措施:

 

 

退火:必须随炉冷却或控制在极低的冷却速度下(如30°C/h)。

 

 

正火:在静止或强制循环空气中冷却,需确保场地通风均匀,避免局部冷却过快。

 

 

对于超高强度钢,即使退火冷却也可能需要分段控制冷却速度。

 

 

温度均匀性 (Temperature Uniformity)

 

 

问题:炉膛温度不均会导致工件各部分组织性能不一致。

 

 

措施:使用大型台式炉或井式炉,确保炉子气流循环设计合理。在工件不同部位(特别是心部)安装热电偶,实时监控温差。

 

 

装炉方式 (Loading Method)

 

 

问题:工件放置不当会阻碍热气流循环,导致加热和冷却不均匀。

 

 

措施:工件之间、工件与炉壁之间需留有足够间隙,使用垫铁合理支撑,防止工件因高温强度下降而变形。

 

 

工艺纪律与记录 (Process Discipline & Records)

 

 

问题:人为操作失误或记录不全会导致批量质量事故,且无法追溯。

 

 

措施:热处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经过评定的工艺规程执行。全程自动记录加热、保温、冷却的温度-时间曲线,这些记录是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的关键文件,也是船级社认证(如CCS, DNV, ABS等)的必备要求。

 

 

后续处理与检验

 

 

问题:热处理后是否达到效果需要验证。

 

 

措施:

 

 

硬度检验:在锻件不同部位取样检验布氏硬度(HB),确保硬度均匀且满足机加工要求。

 

 

金相检验:取样进行显微组织分析,检查晶粒度、组织形态(如珠光体片层间距)等是否合格。

 

 

无损检测:在热处理后(特别是冷却后)需进行超声波探伤(UT)等,检查是否因应力过大产生了内部裂纹。

 

总结

大型船用锻件的锻后热处理是一项 “慢工出细活” 的系统工程,其核心思想是 “均匀”  “缓慢”——均匀加热、均匀冷却、缓慢过渡,以控制应力和组织为核心目标。任何急于求成的操作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(工件报废,经济损失巨大)。因此,必须依靠先进的设备、精确的工艺、严格的管理和详尽的记录来保证万无一失。

最终的具体工艺参数(温度、时间、速度)需严格根据锻件材质(碳钢、合金钢)、截面尺寸以及船级社规范的要求来制定和验证。

开启新对话

 

 锻件